在《哪吒2》导演饺子原本的构想里,东海龙王敖光既然龙形这么五大三粗,声音听着也这么粗,那么化成人形也肯定是一个五大三粗的形象,接近周星弛主演的《鹿鼎记》中的鳌拜。
但第一部上映后,网友们对着帅气的敖丙不禁开始想:“看敖丙这么帅,那还不知道他爹得帅成什么样吗?”这样的脑洞,让不少画手纷纷在微博PO出了敖光的帅图,拉来动画中从未登场的天帝与龙王敖光组成了“地笼”cp。同时,这脑洞也启发了饺子导演,这才有了如今电影里“东海尤物”的面貌。
一条循环的链路就这样出现了:微博上观众的热情脑洞通过传播反哺到下一部的内容创作中,而下一部中主创的采访又在微博上发酵让观众“真相大白”,成为了电影创作中可贵的良性循环。越来越多的灵感来源也被微博网友挖出并热议:原来《哪吒2》里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属招式,原来青铜文化都藏在李靖夫妇的铠甲与玉虚宫的装饰里……电影就这样从中华文化宝库里,找到了现代化呈现神话故事的载体。
这样的取材与转化,并非2025年春节档的孤例。在《唐探1900》中,刘昊然饰演的秦福出身于中药世家,最终用“望闻问切”的思维来破案,刘昊然在采访中称这是独属于中国侦探的浪漫。《封神2》中青龙剑变蛟龙、四大天王的法器所呈现的东方奇幻设定,也被不少观众赞为是中式美学的呈现。
围绕这些细节进行的热烈的讨论,聚合成了热搜榜上的数据,而热搜榜的带动最终助力了内容的破圈,今年春节档电影几乎都有这样的传播路径。
当观众在讨论里一步步破译电影中潜藏的文化密码时,故事也就有了让全民共情的能量。
文化密码引爆舆论场
史上最强春节档,强在票房后劲,也强在内容供给。2025年春节档电影票房TOP3可谓是风格各异,类型多元——《哪吒2》是动画片,《封神2》是古装神话片,《唐探1900》是年代片。但它们却都通过不同方式与当下社会产生了共鸣,形成了历史与现代之间的互动。
这种“现代化”处理,使作品不仅仅是历史重现,更成为充满当代气息的文化传递。《哪吒2》巧妙地将历史神话与现代情感融合,与当下观众产生了深刻共鸣。而《封神2》虽然也呈现了强烈的历史叙事,但其主题却像主角姬发的犹豫不决一样,展现出了迷茫和摇摆。
影评人梅雪风就在微博上分析道,《哪吒2》是坚定地对抗宏大叙事,站在个人叙事那一边,《唐探1900》是努力地为这种宏大叙事去找到它扎实的逻辑根基(《唐探1900》),但《封神2》是惯性地且想当然去拍摄民族根源的史诗,却其实找不到真正去落脚的地方,于是只剩下一张恢宏的大旗。
其实在戏外,我们依然可以从观众对于主创故事的热烈讨论,窥见其“解码”的影踪,而这些行为都指向了文化自信心态。
《哪吒2》票房创新高之际,幕后创作者们的热血故事也在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发酵——《哪吒2》背后,是全国138家动画公司、4000多名动画人的合力托举。有参与其中的创作者说:“中国动画人闻声而动,从各地赶来,就像是参加动画界的奥运会。”
而《唐探1900》在上映之前,剧组在山东建起一座“旧金山”的信息也登上了微博热搜。这是一直以海外唐人街为故事核心设定的“唐探”系列,首次把拍摄地落回到了国内。这是影视工业化取得阶段性进展的体现:过去,中国影视行业从业者需要去成熟市场寻求合作机会,如今,大片已经可以完全在本土实现内循环。
关于春节档的讨论还在持续进行,《哪吒2》票房对文化自信的持续刺激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是春节档本身就供给了足够多的内容,让观众一直到现在,还有源源不断的讨论热情。即使原本不是电影领域的博主,都会加入到讨论中来。
《哪吒2》中最打动读书博主@梁州Zz的角色,是西海龙王敖闰。她的“坏”并非卑躬屈膝的阴谋算计,而是堂堂正正、腰板笔直的反抗。向前走的每一步,都踩在刀刃上,果敢、有勇有谋,甚至比某些正面角色更令人敬畏。这一表达也最终发酵成了热搜“哪吒2敖闰的反派暴烈美学”,让更多人看到了这位亲手书写自己人生剧本的霸气龙女。
而教育博主@罗淼_吐槽用 则被《唐探1900》的宏大叙事打动,尤其这还是历史上真正发生过的壮烈伟大事迹。“毕竟1900年踏上美国土地的中国人,真就像小岳岳角色一样像个化外之人,但到了1928年,不过区区一代人时间,我们就拥有了自己的一批现代化大学,还有创造奇迹的西南联大,这真就是最伟大的魔术。”
文化密码就这样彻底引爆了舆论场,更多观众加入到解码过程中,而被解开的谜题也会回到作品本身,解构成为了作品建构的一部分。
在微博这个足够丰富、广阔的舆论场中,共鸣会被找到,建议会被看见,这带来了内容产出的良好生态,并由此反作用于作品,产生绵长的影响。
中国故事的狂欢
一直到2月15日,微博热搜榜上仍有不少话题词与春节档电影息息相关,这场解码的狂欢仍在继续。而之所以会有探索至今的动力,是因为支撑着这些时代情绪和宏大叙事的,是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
早从上映之前,今年的春节档电影就一直在构建电影与中国故事之间的强关联,强化中华文化属性。《哪吒2》在上映前的预告视频里,有海底炼狱、天地星河、宝莲浴火重生等画面,加上后续释出的几张水墨风海报都充满东方韵味,是中国神话极为绚烂的视觉表现形式。
《封神2》和《唐探1900》前期则多在强调春节这个特殊节点与电影的联系。今年是中国第一个非遗春节,《封神2》就在上映前释出“神仙群像”,打出“看中国神话,看中国春节”的口号。《唐探1900》则通过主创的微博直播,提及这一部“回到唐人街原点”的初心,以及1900年这一历史时期在旧金山发生的文化碰撞。
当电影从大年初一陆续与更多观众见面后,更多中国故事的文化密码摊开在观众面前,掀起了一场又一场解码狂欢。
《哪吒2》上映第2天,票房破9亿,央视对饺子的24分钟专访,这一专访也在微博快被网友盘到包浆,含金量持续上升。其中,饺子谈到了海底炼狱困住妖兽们的锁链是剧情的底层核心,以及突破了以往中国神话题材作品多数还是在云层平面进行的“神仙打架”,都在视效上带来了极高难度。
《唐探1900》在春节档结束快半个月时,其电影中的历史细节还在被持续讨论。有人从电影里角色的名字找到了历史中对应的原型,比如白客饰演的郑仕良正是与孙中山一同组织了不少反清斗争的郑士良。而电影中那张没有一位华人出现的旧金山铁路竣工图,也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参与了铁路修建的12000名华人,却因彼时美国强烈的“排华”情绪,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被抹去了姓名。
中国故事与春节这一特殊节点的结合,引发了网友的狂欢。而主创在微博的活跃,更是吸引来不少观众,而微博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这批受众与主创交流的绝佳场所。
2023年《封神1》刚上映时,票房走势缓慢,是一众“自来水”向剧组建言献策,在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策划了许多话题,同时自己参与到了三刷、四刷里,带动话题讨论,最终让票房一路走高,因此《封神2》会在电影结尾提及:感谢第一部的所有观众,没有你们就没有现在的第二部。
当《封神2》口碑不佳时,着急的粉丝同样是在微博向主创喊话。@门徒电影 写下了“封神自来水致乌尔善的一封信”,“遗憾的不止是电影本身,电影特效升级了,电影资金投入肉眼可见,电影依然值得走进影院。但惊艳感却没有了,满腔激情的少年意气也消失了。”乌尔善也在随后的路演现场回应道:“这些批评和建议我们也会认真地思考,用在未来的创作里面,会帮助我们做得更好。”
主创与观众的频繁交互,进一步推动了用户对这几部中国叙事电影的文化认同。越是有丰富的历史细节作为铺底,观众才越能感受到充分的赏读趣味。
如此独树一帜的中国叙事,才会有吸引海外市场的能量。不少留学生都在微博上晒出了电影票根,记录了这几部春节档电影在自己所在国家的上映情况。《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从大年初一开始,在美国、法国、英国、保加利亚等16个国家和地区实现全球同步上映,各地宣传大屏不断,《唐探1900》更是喊出了“有唐人街的地方就有唐探1900”的口号,用户留言“留子不语只泪流只一味共情。”
《哪吒2》在海外上映的节奏要更晚一些,但其在全球票房史上突飞猛进的成绩已然是最好的宣传。几天前的破百亿节点,共有159位明星影人发博祝贺,70多家官微齐聚发声,共贺吒儿突破历史。从上映到昨天,《哪吒2》双榜热搜共计1736个,TOP10的热搜达到了318个,这些历史级的数字也还在跟着它的票房不断刷新中。
第一波海外观众的反馈已经到来,有外国观众解读片中的角色,认为没有绝对的善恶,都是立场的问题。微博网友感慨:他还看懂了道教的无为。
史上最强春节档,也带来了史上最强劲的一次中国故事输出,解码的狂欢不仅仅只发生在中国,也在海外上演着,上一次如此强劲的文化输出恐怕要追溯到21世纪初的《英雄》与《卧虎藏龙》了。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像精神股东一样在微博追踪《哪吒2》的票房——因为相信有一天,我们的神魔宇宙将翻山越岭,成为全球年轻人的英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