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电影市值前五,总在动荡沉浮
首页 资讯 电影市值前五,总在动荡沉浮

电影市值前五,总在动荡沉浮

2025年2月25日刊| 总第3888期

部票房超百亿的《哪吒2》,支撑起了光线传媒的千亿市值。

回到春节前,哪怕是对《哪吒2》最有信心的光线董事长王长田,也只是给出了70亿元的票房预测。显然他还是太保守了,创纪录的《哪吒2》直接带飞光线传媒。

从2月5日到2月14日,光线传媒在8个交易日内股价涨幅超过200%,较春节前市值暴增近700亿元,并一度突破千亿元大关(2月24日已回落至794.71亿元)。

这个春节档,头部民营电影公司几乎在影市集体亮相,可有人欢喜有人愁, 新一轮的民营电影公司大洗牌已经悄然开始。

我们根据近年来国内影视院线板块A股上市公司的市值,统计了前五名的位次变化,由此窥见民营电影公司的起起伏伏。

光线、万达,故事各不相同

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催生出了一批弄潮儿,从早年的民营“五大”到如今新锐厂牌林立,在不同的历史节点,各大民营电影公司的江湖座次换了一轮又一轮。

截至今年2月24日, A股影视院线板块里的五家头部公司,其中为民营且专注于电影领域公司的有两家,分别是光线传媒和万达电影。

对于光线传媒,人们往往更愿意听一部电影带飞股价的传奇故事,然而细看光线传媒近年的市场表现就会发现,千亿市值也非一蹴而就,同样坎坷不少。

就在《哪吒2》上映前的一个多月,被光线视为“中国神话宇宙”开端的《小倩》上映。这部动画电影并非原创IP,而是取材于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观众缘,然而上映后只收获了1284.3万元票房。

整个2024年,光线传媒参与出品的电影,除了春节档的《二十一条》累计票房超过24亿元之外,仅有《胜券在握》一部票房破2亿元。 《哪吒2》作为光线传媒手中体量最大的一部动画电影,背负着巨大的压力。

进军春节档成了必然选择,只有《哪吒2》开门红,才能让公司在2025年有一个较好的业绩表现。

事实也正是如此。根据光线2月5日发布的公告,《哪吒2》对公司的营收贡献约为9.5-10.1亿元。公告发出时,《哪吒2》的票房为48.4亿元,以此比例计算,截至2月25日9点,《哪吒2》的内地总票房为136.64亿,将对光线产生大约26.8-28.5亿元的营收贡献。而光线传媒去年的营收为15.96亿元。

比起光线传媒,万达电影的表现略逊一筹。

今年万达电影是《唐探1900》出品方,也是《熊出没·重启未来》的联合出品方,前者票房已突破33亿元,表现出色,后者则较之系列前作票房缩水。

相比如今的200多亿元市值,巅峰期的万达电影市值超过1400亿元,在青岛修建“东方影都”,在海外并购传奇影业,依托母公司万达集团,一举一动皆是大手笔,可惜盛极而衰。

2017年,房地产市场的风向悄然转变,万达集团快速扩张引发了债务危机,不得不“断臂求生”,这些重金置办的产业又被逐一卖掉。“东方影都”卖给了融创,传奇影业的股份也被卖给了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

2023年12月,万达电影易主,儒意影业成为第一大股东,柯利明成为实际控制人。

客观来说,万达电影的遭遇,并非是其电影业务出现问题,主因还是母公司遭遇危机,影视版块就成了无力顾及的部分,断尾求生是必然。

曾经的前五,苦苦挣扎

位居市值前五的民营电影公司,各有各的坎坷,而排在后面的民营电影公司,更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特别是昔日曾辉煌过,如今面临困境的公司,其中博纳影业、北京文化和华谊兄弟堪称代表。

博纳影业的境况比较令人唏嘘,截至2月24日收盘,总市值为69.14亿元。

作为中国第一家拿到发行牌照的民营影视公司,博纳2010年就赴美上市,后来回国转战A股。

《战狼2》之后,一股新主流电影的潮流席卷市场,博纳抓住机遇,先后推出了《红海行动》《长津湖》系列等电影,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

今年春节档的《蛟龙行动》,投资成本巨大,最终只拿到了3.89亿元票房,不得不宣布将对影片进行重新剪辑,择日再见。

对宏大叙事的路径依赖,可能是其未能适应市场变化的原因。

北京文化凭借保底发行,接连押中《战狼2》《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等多部爆款,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市值一度接近200亿元。

然而2020年,北京文化曝出财务造假丑闻,引发高层内斗,损伤了声誉,一定程度上失去了资本市场的信任。

此后主出品的项目虽有《你好,李焕英》这样的爆款,但对公司市值推动作用有限。

作为公司最大的项目,《封神 第二部》在今年的春节档表现也不达预期,仅获得11.88亿元票房。

作为老牌民营电影公司,华谊兄弟在2015年时曾达到790亿元的市值。只是此后公司推行“去电影化”的战略,连年亏损。虽然这期间出品过《芳华》《八佰》《前任3》等几部票房不错的电影,但市场显然并不看好其潜力,目前华谊的市值已在80亿元之下。

危机之下,华谊一直在自救。2024年华谊推出“火剧”厂牌,进军微短剧赛道,目前已播出《芙蓉花已开》等作品,想以此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

这些目前遇到问题的民营电影公司,都在积蓄力量,摆脱困境,等待下一个洗牌的机会。

业绩沉浮与 市场洗牌

电影市场的洗牌极为残酷。几部作品的成功,能让一家民营电影公司迅速崛起。而作品的失利,同样也能让一家如日中天的民营电影公司退出大众视野。

恒业影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恒业影业先后出品过《误杀》系列、恐怖片《京城81号》系列,还是《战狼》的联合出品方。

疫情期间, 恒业影业的《误杀2》算是少有的亮眼之作。可2023年公司主导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在春节档仅仅取得了1亿元的票房,此后 恒业影业再没有操盘过类似级别的大项目。

通过行业洗牌上桌的公司同样如履薄冰。光线传媒市值的暴增,离不开《哪吒2》,可回溯过往五年,除了2020年和2023年业绩不错外,光线常常处于亏损状态。

在热钱撤离影视行业之后,整个行业的创作趋于保守。一方面长周期的大制作数量锐减,另一方面成功率更高的IP续集成了共识。越是这样的环境,越是凸显了《哪吒2》这样超级爆款对提振士气的帮助。

一部爆款电影的票房表现可以在短时间提升公司市值,但是想让公司长期稳定提升市值,那就要靠更多的作品储备和正确的决策。

一部大片能否赌对,连着天堂和地狱两种境地。《哪吒》系列十年磨一剑的过程,凸显了电影创作“长期主义”的重要性,而这又与季季披露财报的公众公司的财务制度不是那么匹配。这就决定了电影公司的业绩和市值经常处在动荡之中。

但苦心人天不负,认真做事的企业文化和善于做事的企业本领相结合,终究会成为赢家。

文/忠犬七公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看不懂也大受震撼,老外直言《哪吒2》值回票价
下一篇
安雅·泰勒-乔伊《VOGUE》封面大片,新作《峡谷》破平台纪录

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