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综艺《开播!短剧季》:探索短剧的无限可能|研讨会
首页 资讯 综艺《开播!短剧季》:探索短剧的无限可能|研讨会

综艺《开播!短剧季》:探索短剧的无限可能|研讨会

2025年1月12日刊| 总第3844期

1月9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四川省广播电视局主办的《开播!短剧季》研讨会在京召开。

《开播!短剧季》作为国内首档“短剧 综艺”创新真人秀,其创作思路与价值意义获与会各方高度肯定,为短剧行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这档节目开启了短剧竞演的全新赛道,引发业界关注,在线上线下均取得了显著的收视效果和传播影响。

研讨会上,相关单位领导、专家学者、主创人员代表、媒体代表齐聚一堂,观摩研讨节目。

焕新“短剧 综艺”新玩法

《开播!短剧季》首开“短剧 综艺”真人秀先河,突破传统短剧输出模式,将创作过程与综艺元素融合。节目集聚行业优秀导师、资深班底与实力演员,通过重新演绎通过六大经典IP,从小屏到大屏开创精品短剧的新方向。

“《开播!短剧季》融合了大制作的气魄和小而美的精心制作,提升了短剧精品化的高度。”上海东方娱乐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总编辑周捷认为,节目开辟了短剧创作创新的新领域,激起了对短剧深入探讨的浪潮,给市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广电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副院长滕勇认为,该节目成功抓住了文娱市场热点和观众情绪,其成功不仅在于其创新的“短剧 综艺”的节目模式,还在于其挖掘短剧潜力、关注演员、促进人才培养等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上海市广播电视局二级巡视员游海洋认为,该节目体现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的改革创新,并强调要以“政策 服务 资金”为动力,精心锻造短剧,壮大新引擎,并希望通过多方合作推动短剧精品创作,丰富内容多样性,创新叙事手法。

四川省广播电视局二级巡视员冯梅认为,《开播!短剧季》是四川和上海通力合作的结果,不仅实现了资源优势互补,更展示了双方在影视节目创作生产新模式上的探索。

成都春光好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阿苏表示,未来将继续深耕内容创作,探索短剧综艺领域的创新,深化与东方卫视等合作伙伴的合作,携手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助推短剧精品化,激发行业潜能

《开播!短剧季》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不仅为短剧的行业发展提供了新范例,更在助推短剧精品化和激发行业创新潜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节目以六大经典影视IP为基础,通过选角试镜、舞台竞演、短剧试拍等环节,全方位展现了短剧孵化的全流程,为短剧的精品化提供了实践路径。节目总导演马文瀚指出,尽管面临质疑,但实践证明短剧在大屏端呈现可行,且精品化是短剧成功的关键方向。节目作为行业“敲门砖”,吸引了更多制作公司和演员入局,推动了市场发展。

节目监制张萌和苏可强调了节目在形式上的创新,如剧综联动、大小屏联动等,期待短剧未来能承载更厚重的题材,走精品化路线并实现国际化。同时,他们认为节目在探索短剧精品化、规范化方面也进行了有益尝试,包括如何进行专业化表演、如何更专注塑造人物形象等。

演员刘擎和乔靖雯分享了参演短剧的体验,他们认为,短剧演员不仅要展现爆发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更需要从内容出发创作优秀剧本和正能量故事。作为主创代表对话环节主持人,演员代表陈宥维认为,该节目不仅打开了演员们全新的赛道,还引发了关于短剧的无尽思考。

对于通过这档节目探索短剧赋能行业创新的模式、趋势与潜能方面,西安交通大学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院长汪文斌认为,短剧已从“野路子”走向“新未来”,在主流媒体与市场合力推动下逐渐精品化、专业化。它不仅短小灵活,更代表了数字时代的表达潮流。当我们用主流价值观赋能“短内容”,就能塑造更具深度的新文艺形态,把中国故事以轻快且具网感的方式讲得更精彩。

浙江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工作)韦路表示,短剧具备短、平、快、爽、准、新六个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使其受到广泛欢迎并快速发展,可以与千行百业融合,实现双向赋能,推动各行业发展。而解决短剧题材单一、内容雷同的问题,关键在于用好的故事、高质量的内容打造短剧精品。

农业农村部农研中心副处长、研究员高鸣强调了节目的跨界特性,认为综艺与短剧的结合是创新,短剧可通过与农业等领域结合,赋能乡村振兴,希望更多创作关注三农题材,带动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和就业。

《影视独舌》主编卞芸璐认为《开播!短剧季》用综艺语法解构了短剧制作的幕后,也用虚构与非虚构的结合,让观众看到了演员与团队的用心与坚持。

这种对行业的真诚揭示,为短剧跳脱“爽感”的刻板印象提供了可能,让更多优质内容有机会被看见。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编辑牛梦笛则表示,只有让这些短小灵动的内容真正融入大众生活,才能在视听创新与产业变革中找到新契机,挖掘更多有价值的文化内核,为行业转型注入可持续的动力。

打造文旅融合新引擎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更多创作扶持计划的发布,“微短剧 ”模式以其独特优势,为文旅产业注入新活力。《开播!短剧季》与四川成都的合作,为探讨短剧如何推动地方文旅发展、产业升级和人才孵化提供了生动样本,也为文旅深度融合拓展了新思路。

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辑陆先高认为,短剧需与地方文旅建设紧密结合,具备辨识度,同时恰当运用AI技术,避免炫技失真。只有进入大文旅建设的实质性产业链中,实现深度产业融合,才能真正为地方文旅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杨乘虎认为,《开播!短剧季》展现了剧综叠加新形态及短剧与文旅融合的奇妙可能,其接地气的表达更易形成观众认同感,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中国电视艺术交流协会影视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周蓉认为, 节目体现短剧赛道向更进阶思维的转变,文旅部门主动发力,与产业结合紧密,注重强链接、强赋能和重孵化,推动文旅产业升级,带动全民消费链,提振经济并促进地方发展。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所副研究员、四川广播电视学会互联网视听专委会理事黄琳认为,节目与四川成都的合作产生了积极影响,成都文旅资源丰富,而影视对于现实空间的真实再现和审美想象会给城市形象带来直观、可见性强和驱动力强的提升。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何天平表示,一部优质短剧或能瞬间带火某地,但要实现持续热度,还需深入挖掘本土特色与文化底蕴,让观众在看剧之余对地方人文产生好奇与向往,真正把“文旅打卡”变成情感和文化的共鸣。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表示,短剧发展需坚持守正创新——守住生活与人民这条创作源泉,挖掘鲜活故事与典型人物,以艺术化人、培根铸魂,而不是碎片化地消费视觉感官。很多优秀短剧虽短,却能蕴含深刻思想与美学价值;但若流于迎合和跟风,则会陷入“文化垃圾”的歧途。唯有自觉坚守文学根基,不断拓展对时代与社会的深刻洞察,才能铸就真正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让短剧在当代文艺百花园中开得更繁茂。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园园认为2024年剧集行业呈现出“大剧向小、长剧向短、短剧向美”等变化趋势,期待2025年微短剧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广电视听行业繁荣。

《开播!短剧季》以生动鲜活的内容,创新的叙事方式以及与各行各业的链接,打造了短剧艺术性、创新性的精品标杆。这不仅引领短剧行业品质化发展,还挖掘出短剧更多的跨界赋能价值,成为探索文旅融合新可能的有力尝试,从而助力短剧行业迈入到提升品质、打造精品、融合传播的全新阶段。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原创 冯小刚新片杀青,雷佳音和胡歌粉丝卖力撕番,番位早有定论
下一篇
百位观众集体观影《再见爱人4》大结局,观众笑泪齐飞:“再见爱人教我如何去爱”

评论

共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