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4天票房23亿、锁定春节档冠军,《哪吒之魔童闹海》做对了什么?
首页 资讯 4天票房23亿、锁定春节档冠军,《哪吒之魔童闹海》做对了什么?

4天票房23亿、锁定春节档冠军,《哪吒之魔童闹海》做对了什么?

搜狐娱乐专稿(李小狼/文)八个字形容《哪吒之魔童闹海》现状——势如破竹,恐怖如斯。

上映首日晚,豆瓣8.5开分,一天后涨到8.6分。4天拿下23亿,平台给出的票房预测已膨胀到惊人的67亿,目前中国影史最高票房为57.75亿。

毫无悬念,这是《哪吒2》大获全胜的春节档。

从稳了、爆了到破纪录了,《哪吒2》都做对了些什么?

(以下内容有剧透)

01 强剧本

从商业逻辑看,《哪吒2》的剧本很强。

这不仅体现在它有所谓反建制的主题表达,更在于它讲了一个流畅的故事,后者或许才是国产电影更加缺乏的。

在这个故事里,有满足档期需求的喜剧元素,有经得起推敲的情节,还有多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电影以哪吒敖丙参加仙界考核开篇,三场考试,三个妖怪,从场面到情绪,层层递进

第一个妖怪土拨鼠,负责轻松开场,穿插大量喜剧元素与高娱乐性的动作场面,用毫无负担的情节将刚进电影院的观众带入沉浸状态。

第二个妖怪申正道,开始切入主题——一群被统治阶层贴着下等标签的妖怪,他们认可规则,不求反抗,只求得道成仙,苦心修炼,谦虚上进,对规则制定者礼貌尊重,但仍要被赶尽杀绝。

此处剧情承上启下,既呼应了前面揭露的申公豹的经历,又丝滑将故事带入下一个阶段——人妖本来和谐的同盟被仙界无情摧毁。尽管情节开始变得严肃,但同样不乏喜剧元素与精彩的动作戏。

第三个妖怪石矶娘娘,打斗场面被缩减,直接上情绪,快速将故事推向高潮。

故事进入高潮后,《哪吒2》还安排了一层反转——此前以伟光正形象出现的无量仙翁,才是反派。

当画面停在申公豹愤怒的面部特写时,有观影经验的观众很快能猜到反转。但相较于一条路走到黑,这样的反转仍能提供一定的观影乐趣

《哪吒2》的强剧本还体现在其剧情的主题的良好结合

开篇是定调——获得新肉身的哪吒参加仙界考试,但被要求掩盖魔气。这本质是统治阶层对哪吒自我身份的一种剥夺,即便他成为神仙,那也不是真正的哪吒。

在与他人打斗的过程中,哪吒的莲藕肉身多次处于撕裂边缘。直到电影结尾,师傅说:“哪吒的肉身完成了。”

这个肉身,不是父母赋予他的,也不是师傅赐予他的,更不是仙界颁发给他的,而是他自己通过三昧真火完成的。哪吒真正成为了自己。

从“是神是魔由我决定”到“是魔那又如何”,这种自我身份的认同,既是对前作主题的继承,又暗示了更强的主体性。能够在继承中完成升级,对于国产系列第二部来说,尤为难得。

无论是哪吒的成长,或是申公豹与龙族的经历,都指向同个主题,即个体与体制的关系。三人皆从接受、妥协到反抗,题眼最终由主角哪吒喊出。尽管金句加的有点多,但这不再只是喊口号,而是通过情节和人物塑造,一步步铺垫的爆发。

当然,《哪吒2》剧本也有不少缺点。

如过多的喜剧元素和打斗场面拖慢了节奏,电影时长144分钟,绝对还能更紧凑。屎尿屁笑点太泛滥,踩鹤同裙子、对石矶娘娘的塑造等情节会让一些观众感到不适。

哪吒因误会把敖丙父亲打进炼丹炉,得知真相后,对哪吒敖丙心理转变与情绪的描写太匆忙,两人很快很丝滑地就接受了一切。

实际上,《哪吒2》从剧情到主题都算不上新鲜,但胜在商业性和完成度高。在IP的观众基础和口碑加持下,横扫春节档是情理之中。

02 当下性

围绕《魔童》系列的最大争议,是主创对哪吒这一形象的新编。

“哪吒”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极具反叛精神的角色,尤其“剔骨还父、削肉还母”的传说,让哪吒成为了旗帜鲜明的反抗父权的符号。

有一流传甚广但难以考证来源的互联网金句——“哪吒自刎是整个中国文学史上尺度最大的表达,东亚小孩的一生一直重复哪吒自刎那一幕”。这句话的传播力度侧面证明观众对于这个哪吒形象的认可。

《魔童》系列反其道而行之,走父慈子孝路线。第一部中,哪吒反抗的不是爹,而是命运。第二部中,哪吒反抗的是规则。

电影中,仙界是统治阶层,是规则制定者,是体制本身。任何人妖魔想要被认可,只能成仙,而成仙途径又被仙界牢牢把控着。

在神话系统中,人妖仙魔不相容,是种族矛盾。但《哪吒2》中,这种等级规则与考试制度的设定,暗含了某种阶级叙事——成仙相当于阶级跃升,这个跃升通道不仅狭窄,而且并不公平。

在第二部中,戏份变多的申公豹成为最出彩的配角之一。他的经历被很多观众称为“仙界的小镇做题家”——出身不好,努力考仙,上岸后成为替仙界特权阶层干脏活的妖。申公豹引发的共鸣也侧面验证了这种叙事的有效。

电影最后揭示,既有规则只是仙界为维护自身统治地位而制定的,妥协也并不会换来更多的自由,哪吒申公豹和敖光都选择了反抗。

略显中二的金句台词配合特效打斗,哪吒集团取得阶段性胜利。相较于通过自刎显示反抗的决心,魔童哪吒的反抗显然更阳光、更爽文。

这种改编或许难以让每个人都满意,但大概是非常具备当下性、适合春节档、商业化更高的新编。

《哪吒2》中还增加了不少出彩的新角色。申公豹的东海龙王敖光虽是旧角,但人物背景或性格都做了更新。

如上文所述,申公豹是能够引发普通人共鸣的小镇做题家,申小豹是还在努力上岸的可爱小镇做题家。

初现人形的敖光是慈爱又进步的父亲,结尾放敖丙跟哪吒走,并说出了父辈经验不一定对的金句。而且,他的建模还很帅。上映首日,敖光登上了多个热搜,包括但不限于“敖光东海尤物”、“敖丙他爸好帅”。

西海龙王敖闰则是强大且不择手段的利己主义者,建模也很好看。

从主角到配角,每个角色性格各异,且都不是简单的脸谱工具人,有自己坚持的原则或大义。电影以哪吒为核心的群像塑造得非常成功,既能让每个观众找到自己喜欢的角色,又提供了丰富的二创空间,还有利于系列发展和IP运营。

配角中,尤其申公豹和敖光让人印象深刻。如何在不把主角写崩的前提下,保证配角弧光,建议隔壁《封神2》前来学习。

丰富的人物群像、商业性完成度兼备的剧本、具有多义性的主题表达,角色、情节、情绪,《哪吒2》再次找到了观众的最大公约数

从《哪吒1》到《哪吒2》,似乎很容易总结出某种爆款公式,要轻松愉快、要有CP、要爽、要点燃情绪。但这些只是最表面的东西。

电影中有一段申正道称赞哪吒打油诗的情节,哪吒被表扬后那短短几秒的反应镜头,都经过了反复打磨。

吃惊、窃喜、想隐藏情绪,导演说:“像这样几种情绪掺杂在一起表演才会有层次感,但一开始动画师可能理解得比较简单片面,就只表现其中一种,我就自己表演了一段偷摸着高兴然后有点不好意思的感觉,让他们参照我的表演。”《哪吒2》里百分之七十的内容,导演都表演过一次。

这种无法被爆款公式总结的东西,或许才是《哪吒2》能够打动那么多观众的真正原因。

本文由网络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上一篇
孟子义上节目穿几十块的衣服引热议!网友:人美穿什么都好看
下一篇
2025年春节档总票房破62亿!《哪吒之魔童闹海》暂列第一

评论

共 0 条评论